发布时间:2008年06月03日 来源:搜狐 特约记者 肖越飞/撰文
对话陈光标
让更多人享受企业发展的成果
■ 本报特约记者 肖越飞/撰文
由于之前一直与陈光标有过很好的电话沟通,终于约到一个对他作专访的机会。时间不太长,他要求严格控制在1小时之内。
5月29日晚上,《公益时报》记者如约见到陈光标。在成都锦江酒店,他看上去浑厚斯文,戴着眼镜,身着迷彩服,左臂佩戴红十字标志,拖着一身疲惫刚从德阳市绵竹市受灾学校回到成都。
跟记者打招呼时,陈光标的声音依旧嘶哑。从5月12日下午参与地震救援以来,这位中国首善、江苏黄埔投资(集团)有限公司董事长已经在震区“前线”,连续“奋战”18天。
18天里,在瓦砾中搜寻幸存者,与死神争夺生命,冒着泥石流和塌方的危险疏通道路……陈光标率领的这支120人的救援队伍,用罕见的执著与坚韧,诠释了灾害面前中国企业与国民的责任意识和人道情怀。
5月24日,温家宝总理接见他说:谢谢你,企业家要有经营精神,也要有灵魂。
如果能早去几分钟,就可能救活更多
《公益时报》:陈总,您好!在第一时间听到地震后,你有什么感受?
陈光标:当时公司正在武汉召开董事会,我突然感觉到地面摇了摇。但是我没在意,一会,成都的朋友打来电话,我才知道发生了大地震。从朋友的口中,估计灾情相当严重。我脑海里马上就浮现出唐山大地震的惨状。随后,我知道我要开始做点什么了。
《公益时报》:在救援途中,你独特地将善款亲自发到受灾群众的手中,而不是捐给慈善机构,为何作出这样的选择呢?
陈光标:我都是沿途发放善款,一百的两百的都有,遇到那种确实特别困难的我也给过一万。一直到21日,我带来的225万元现在只剩下七八万元了。灾情发生后,我还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了560万元。地震灾区的孤儿太可怜了!一夜之间就失去了所有亲人。
《公益时报》:你为何想到要亲自奔赴灾区?尤其是在余震不断的情形下,还要前往地震重灾区?有没有想到自己会遇上地震?
陈光标:如果能早点到受灾最严重的地方,就可能多救出几条生命,毕竟,地震抢救最好的时间只有72小时。当时也有想可能碰上余震,不过,那仅仅是在脑海里一闪而过,所有救援人员包括我都是希望能多从废墟里救出人来。
《公益时报》:在决定赶赴灾区的时候,有没有告诉家人?家人是如何支持你的?
陈光标:家里人都很支持我参与慈善活动。这次,父母和妻子没有主动给他打过电话,目的是让他安心救灾。13岁的大儿子发了条短信,叫他注意安全。正说着,陈光标5岁的小儿子给他打来电话,让他多救几个小朋友带回去。
《公益时报》:在参与救灾过程中,有什么令你印象特别深的事情?
陈光标:北川中学。当我到达时,被眼前的惨景惊呆了。晚上我们打着手电,照着到处都是尸体,哀鸿遍野,微弱的救命声从各个角落发出来。孩子们死得太惨了。
我拉出来一个女孩,她告诉我叫雍婷婷。我当时背着她,我确实已经很累了,背的人太多,又三天三夜没睡觉,走下废墟的时候,脚一歪,差点倒了,我赶紧抓住女孩的脚,才没从我背上滑下来。可是,女孩受了内伤,一口鲜血喷出来,从我的脖子一直流到腰上。
她抓住我不松手,声音微弱,说:“叔叔,救救我!”我告诉她,我就是来救她的。一会医生就到,可过了一会,她就没气了。
你不知道,如果救活一个,我多么高兴,要是没有救活,心里难受之极。
慈善家与守财奴
《公益时报》:地震发生后,无论是企业,还是社会公众,都通过捐赠的方式来参与救灾,作为“中国首善”,您是怎么看待企业家们的群体捐赠行为?
陈光标:地震发生了,党和人民对我们这些民营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考验时刻也到了。企业家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和政策,没有政府的呵护和帮助,就没有企业家的成长,企业家赚的每一元钱里面都有政府“无形的股份”。作为一个企业家应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,要真心实意地用实际行动来体现自己的社会责任。
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,最应关注企业长期获得利润的能力。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,能够在社会上获得较高的认可和信任,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,有助于增强企业的长远发展能力。
《公益时报》:你不是中国首富,也不是江苏首富,而你却以1.8亿元的慈善捐款在2008中国慈善排行榜上名列榜首。10年来,你累计捐赠5.13亿元,资助30万人。你是如何理解财富的?
陈光标:中国社会在飞速发展,一部分人的资本积累越来越厚,但为富不仁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。资本无道德有时反映的是社会竞争的“规则无道德”,甚至是“监管无道德”,这当然是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,不是我们企业家能解决的问题。但也正是在这种关键时候,社会呼唤良知,时代呼唤道德,我们新一代的知识型企业家应该铁肩担道义,挺身济危困。
对于企业家和富人而言,我们应当树立一种新的财富观:为富不仁者耻,乐善好施者荣。生活在人们尊敬中的慈善家,比孤独地占有银行存折上僵死的数字的守财奴要更荣光、更快乐。
《公益时报》:你是如何看待企业推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。
陈光标:在现代社会,办慈善事业是回报社会的重要方式。这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,企业家和富人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。而从目前我国企业家和富人投身慈善事业的比重、捐助的数额来看,我们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。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,是对慈善事业的认识不足,重视不够。
慈善是一个社会、民族文明的标志,也是解决社会分配问题,实现社会和谐的一个途径。从一定意义上说,富人自愿通过多种形式捐助和帮扶他人,是一种以道德、爱心为基础的分配机制,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。困难群体及时得到关爱和帮助,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人间的温情。
但是,从事慈善活动,不应简单地理解为一次性为慈善机构捐了多少钱,更在于对慈善的一种深切认知和持久责任。慈善要成为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,可以为企业带来长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。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,应当成为企业家的价值观。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《云好人》网站看到的,谢谢!请记住永久网址:http://www.yunhaoren.com